千年非遗重现淮安!失传百年拜龙大典震撼启幕,万人共祭祥龙祈盛世
乙巳蛇年,龙章焕彩。4月25日上午9点整,淮安区古镇下关香溢花城广场鼓乐震天,2025乙巳年拜龙大典在此盛大举行。这项曾隐匿于历史烟尘中的千年民俗,历经百年沉寂后荣耀回归,以“龙佑中华”之姿,串联起古城的文化根脉与时代风华。主持人宣布拜龙盛典开幕。 【古韵新辉·非遗盛事启幕】 当春风拂过淮安区下关香溢花城广场,鎏金幡旗在阳光下猎猎作响。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席金志庚、淮安区文化馆馆长吉凤山、淮安区区书法协会主席谢景行,淮安区下关书画院名誉院长黄锦福等领导及嘉宾莅临现场与上万名市民、数十家媒体:江苏卫视、淮海日报、淮安融媒、《今日快讯》等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非遗文化传承之约。 淮安市经济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华中老师,以铿锵之声拉开今天拜龙大典的序幕:“千年礼俗,今朝重光!”他代表组委会向各界来宾致以热烈欢迎,字里行间满是对非遗复兴的自豪。 随后,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席金志庚,登台致辞,盛赞活动“规模空前、民心共振”,特别致谢本次拜龙盛典,即是发起人又是组织者的王爱兵的匠心筹备:王爱兵作为淮安区下关的一名志愿者,对龙文化的诠释,有智慧,有热情,有情怀,更有一定的凝聚力,作为“从舞龙队的鳞甲纹样到古礼仪的考据复原,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盛赞他是志愿者队伍中的杰出的代表。 【焚香祭龙·祈愿家国永昌】 “恭请龙爷——” 随着司仪一声长唤,祭龙仪式庄严肃穆展开:三牲贡果陈列案前,主祭者净手焚香,向鎏金雕龙圣像敬献花篮。全场百姓俯首稽首,共诵祈文:“祈愿龙佑华夏,龙佑淮安古城、河清海晏、国富民强、古城焕彩、风调雨顺,万家康宁!” 淮安区文化馆馆长吉凤山,现场诵读《朝龙文》,古韵骈文间,尽述淮安“漕运之都”的千年荣光与对龙图腾的精神传承。 ![]() 随后,淮安区下关拜龙组委会,向支持本次非遗传承活动的企业及个人颁发“文化守护者”感谢状奖牌,以表彰他们为复活拜龙大典给予的大力支持。 【龙舞九天·巡游燃动古城】 舞龙巡游前,由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金志庚主席、淮安区下关书画院名誉院长黄锦福,共同手持朱砂笔,为首龙左、右、中,三点睛,分别寓意着左睛第一点,聚乾坤,振四方,心之所向,盛世永昌,第二点:淮水安心,心之所向,下关永旺,三点额头:目之所及,山河锦绣。 点睛完毕,龙游起舞,金鼓骤响,龙睛点光!五条彩龙如破云而出——下关舞龙队的“青龙”首当其冲,“赤龙”翻腾间鳞片折射金光,恍若火树银花;“黄龙”摆尾时带起满地红绸,似将祥瑞播撒街巷…… 舞龙方阵沿下关古街巡游,百姓争相“摸龙须”“沾龙气”。白发老者热泪盈眶:“小时候听爷爷讲‘龙过街’的故事,今天终于亲眼看见了!”自媒体网络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让国人网友共赏“东方巨龙”的灵动雄姿。 【文化回响·非遗传承正当时】 本次拜龙大典不仅是民俗的复现,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宣言。拜龙习俗已列入淮安区非遗保护计划,未来将通过“非遗进校园”“数字龙文化展”等形式,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这场跨越百年的“龙的聚会”,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当祥龙在新时代的晴空下舒展鳞爪,淮安区正以非遗为笔,在文化复兴的卷轴上,书写属于淮安区这座千年古城的华彩篇章。文/图:杨佳芳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