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下古镇的“五一”时光里,志愿红是那抹最治愈的暖阳
“五一”假期,河下街道以服务游客、服务商户、服务居民“三服务”为引领,精心组织古镇景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全域布点、聚焦需求、持续发力,全力营造“安全有序、温馨和谐”的旅游环境,助力景区服务与环境双提升。 全域布点,织密立体服务网 “五一”期间,河下街道在古镇核心区域及周边巧妙布局,设置了北入口、沈坤状元府、主要街巷交汇处等7个关键节点的志愿服务点位,构建起“点位辐射、全域覆盖”的服务格局。由村居、执法大队、安监条线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分批次、分时段坚守岗位。村居志愿者统一着装、佩戴袖标,执法队员身着制服,遵循“定人、定岗、定责”原则,累计投入志愿者超200人次,确保景区服务无死角,游客需求得到快速响应。 聚焦需求,多元服务暖人心 游客服务贴心周到。在古镇北入口、沈坤状元府周边,河下街道志愿者服务点温馨设立。服务点内桌凳、宣传资料一应俱全,还为游客准备了清热解渴的冰糖菊花枸杞水等茶饮,为游客提供导览咨询、休憩补给等贴心服务。执法大队志愿者分班次巡逻,每组4人,不仅负责秩序维护与人流疏导,还对河道沿线进行重点巡查,全方位守护游客安全。 商户协同规范有序。志愿服务队主动与景区商户对接,积极协助做好经营秩序维护、食品安全宣传等工作,携手规范商户经营行为,提升服务品质。通过加强沟通协作,营造出“游客放心消费、商户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共同擦亮河下古镇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居民参与深度融合。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志愿者在服务游客的同时,广泛收集居民对景区管理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至街道及相关部门,推动解决停车管理、环境维护等民生问题,让居民切实参与到景区管理中来。 持续发力,长效机制促发展 河下街道将以“三服务”为核心,从机制、服务、品牌三个层面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行“星级志愿者”评定制度,依据服务时长、游客评价等维度量化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志愿者积极性;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定制“银发关怀”“童游古镇”等专属服务包,提供轮椅租借、儿童导览手册发放等精细化服务;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打造“河下红马甲”特色服务品牌,探索“志愿服务 + 文旅营销”新模式,推动河下古镇文旅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孙小雯)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