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军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 
 市领导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更好厚植淮安“绿色家底” 11月4日,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美丽淮安建设迈上新台阶、释放新动能。 史志军先后来到淮安区漕运镇、石塘镇、淮城街道、河下街道等地,实地察看积土堆放、粉煤扬尘、黑臭水体等问题整改情况。 史志军强调 要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正确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将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绿色转型作为领导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履职担当尽责的重要体现,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要扎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以及华东督察局来淮盯办发现问题整改,深刻反思工作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切实加强大运河生态空间管理和耕地保护,推动建筑垃圾规范消纳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要督促建材企业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粉尘收集、喷淋降尘、车辆冲洗等扬尘管控措施,常态保持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深入探索绿色转型新途径。 要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系统工程来抓,坚持标本兼治、水岸同治,紧盯雨污分流改造、排污口整治、管网建设维护等关键环节,确保污水不下河、外水不进管。 要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促发展的角度、抓民生的维度来谋划推进治水工作,特别要深刻把握“秀水”对淮安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治水系统性,把落实河湖长制与全流域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统筹长远所需和当前所急,一体推进城乡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用好不淹不涝城市建设的工作经验,更好提升水韵特色和城市安全发展水平。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深入排查行业性、系统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更为精准有效地解决好“环境治理系统性够不够”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要强化抓整改的工作要求,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确保问题清零见底、整改经得起检验,更好厚植淮安“绿色家底”。 市委常委、秘书长徐子佳,市委常委、副市长董国喜参加调研。(杨 尚)  | 
【责任编辑:刘文 杨佳芳】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