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江苏综合信息门户网站

动态播报:
区领导调研推进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 一线传真|淮安经济开发区:“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颜复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 顾坤到盱眙调研县域经济发展及开发园区改革工作 市领导看望慰问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淮安市新淮高级中学召开庆第40个教师节暨教师表彰大会 淮安区楚韵之声尊老 敬老 爱老公益慰问演出圆满举行。 2024年淮安市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陈忠伟刘浩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 史志军到淮安工业园区调研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情况时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抓 锦旗背后的故事 宁淮城际铁路全线首联连续梁在淮安顺利合龙 全区召开“三化融合、淮安善治”社区治理试点工作部署会 一线传真 | 流均镇举办2024年新入学大学生和研究生欢送会 【一线传真】区应急管理局:坚持党建赋能 锻造新时代“应急先锋” 区石塘镇:建“四学”矩阵 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践行者 区领导现场推进重特大产业项目建设 情满中秋 喜迎国庆 一淮安阅读会翔宇朗诵艺术团举行诗歌朗诵会 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会议召开 领导干部任免 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聚焦“建设文化强市”——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知行大讲堂”第十期专题讲座举办 崔步银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并开展巡河工作 【一线传真】朱桥镇:多举措让年轻干部在基层淬火成金 我区召开经济开发区干部大会 宣布主要领导职务调整决定 向阳社区举办“人人行动,全民控盐”健康义诊活动 宣布淮安区人武部部长任职命令大会召开 淮安区召开2024年秋季校园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暨校园食堂厨师技能培训会 市委社会工作部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淮安区老年大学进社区举办纳凉晚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113个番茄品种背后的科技含量

发布时间:2024-04-13 08:32:27 来源:光明网

山东寿光80%以上番茄种植大棚安装智能化设备

113个番茄品种背后的科技含量

  核心阅读

  近年来,山东寿光积极创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不断完善番茄全产业链条,推动番茄产业智能化、标准化发展。通过打通研发、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建设数字平台,挖掘品牌价值,当地番茄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清明过后,山东潍坊寿光市稻田镇阁上村亮泽农业合作社的番茄种植大棚内,红、橙、黄、绿不同颜色的番茄长势喜人。

  “今年的番茄,不仅果实周正,口感也细腻。”种植户韩友功告诉记者,这种番茄收购价普遍超过5元一斤,一亩大棚的收成大概有10万元。

  近年来,寿光市以创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契机,运用先进育种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大力推动番茄产业现代化、标准化发展,培育从番茄育种育苗、种植到销售的经营模式,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23年,寿光市番茄产量超过50万吨,供应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市有205个自主研发蔬菜品种,番茄品种达113个。

  发展先进育种

  延长产业链条

  “这款番茄口感丰富有层次。”在大棚里,韩友功摘下一颗番茄递给记者,“果实小巧饱满,酸甜脆爽。”

  “番茄好吃可口,有啥诀窍?”记者问。

  “种子有保障,还愁果子不好吃?”韩友功说。

  好种才能育好果。寿光市蔬菜产业集团研发中心分子育种实验室内,番茄育种项目负责人于彩云盯着试管,正进行番茄DNA分离实验,“我们在选育口感番茄的新品种,争取在确保果实口感的同时提升其抗病性。”

  近年来,寿光市蔬菜产业集团建设研发中心,配备高标准的种质资源库、分子育种实验室,设立番茄育种课题组,持续攻坚番茄种子研发,不断培育新品种,帮助合作社的种植户选种、育苗。于彩云带领团队培育出的“青口蜜”“紫千禧”等黄绿色、巧克力色新型口感番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韩友功忙着采摘的工夫,寿光市蔬菜产业集团的销售经理王志刚驱车赶来,收购刚刚采摘的番茄。

  “我们收购后,一部分运往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分销,另一部分运到食品加工基地进行深加工。”王志刚说。

  良种是番茄产业发展的基础,推动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则离不开上下游的完善。近年来,寿光市蔬菜企业持续打通番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品价值。

  2021年,寿光市蔬菜产业集团食品加工基地建成投产,基地内设有6万平方米的食品加工车间。从大棚采摘下的番茄,当日就被运送到车间,经过深加工制成烘干蔬菜片等产品,销往下游市场。2023年,集团番茄类食品加工产值超过500万元。

  构建智能场景

  实现智慧监管

  风机高速运转,温室内空气循环通畅;天窗缓缓开启,阳光均匀洒在番茄上;中控面板上,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实时显示……

  “手机成了新农具,田间管理不发愁。”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寿光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玻璃温室内,工作人员肖爱荣正通过手机进行实时管理,“通风、遮阳、浇水……动动手指,就能一键操作。”

  2020年,寿光农业控股集团流转120亩土地建设智能玻璃温室,土地利用率相比传统种植大棚提高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0%。截至目前,寿光市80%以上的番茄种植大棚安装了智能化设备,种植大棚变身“绿色车间”。

  智能化技术除了让种植便捷高效,还在助力销售检测等环节大幅提升效率。

  温室外,一辆辆自动导向车载着一筐筐成熟的番茄,有序停靠在果实分拣线起点。筛选机里,不同克重的番茄经过分级输送至多个平台,打包后被运往批发市场。

  与此同时,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员陈海建正在进行抽样。样品将被送往市检验检测中心,最终检测结果将上传至市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陈海建在手机上打开检测系统展示:“现在可以实现对每批番茄追根溯源。”

  2022年,寿光市搭建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平台内共有蔬菜种业、果菜品种权交易等14个应用模块,市内番茄种植地块的信息可以一键查询。此外,平台接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番茄果实检测结果实时录入平台后,可实现对产品的追踪。

  “依托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市共计5000多个番茄种植大棚实现智慧监管。”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介绍。

  突出标准引领

  挖掘品牌价值

  “可别小瞧咱这日光温室,都是按照番茄种植国家标准兴建的。”来到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众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崔玉禄说。

  搭建温室种番茄还有标准?

  “咱这儿的番茄种植从土壤质量、土壤管理到茬口安排、种苗要求,都按照全链条标准统一执行,以确保番茄果实的整体质量。”崔玉禄说。

  2018年,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在寿光成立。2021年,中心牵头编制的《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番茄》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后正式实施。

  种植有标准引领,农户干劲更足。标准实施后,崔玉禄组织农户们一起将传统的种植大棚改造为日光温室,田间管理也按照标准进行。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回访,对种植标准应用进行现场指导,以往单凭经验、无序种植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原来我们种植的番茄卖不上价,现在按照标准种植的高品质番茄售价提高了不少。”众旺农业合作社社员崔新中说。

  2019年,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开始推广“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促进番茄全产业链标准推广应用。

  在标准化管理下,前疃村整合7家蔬菜合作社成立旺民蔬菜合作社。合作社注册了商标,不断挖掘品牌价值,实现销量大幅提升,番茄种植户平均年收入增长超1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促进蔬菜合作社逐步提升番茄规范化种植能力,完善产业链,打出好品牌,持续推动番茄全产业链发展。”寿光市委书记李鹏说。(王 者)

【责任编辑:阿虎】

推荐新闻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刘健,手机15951267999 苏ICP备2024101405号-1

运营机构:淮安区焦点传媒工作室,法人代表:刘健